close

投影片1

梵蒂岡雖是全世界最小的國家,卻是全球天主教徒中心,不僅擁有最壯麗的”聖彼得大教堂”,還有珍藏大量歷史文物瑰寶的梵蒂岡博物館,裡面包含埃及,希臘,羅馬帝國,中世紀,文藝復興和現代宗教等數十萬件藝術品

位於梵蒂岡旁的聖天使古堡建於西元139年,原用來當哈德連皇帝及其家族的陵墓,到了271年奧略里安諾皇帝在外圍又加了一道牆,所以陵墓變成防工事的堡壘

到了590年,當時羅馬流行一種瘟疫,為此,教宗帶領民眾遊行祈禱,正當朝古堡前進時,教宗忽然看到總領天使的聖彌迦勒正以收劍入鞘的姿態顯現堡頂,教宗認為這正是預告瘟疫即將結束的象徵,後來瘟疫果然也停止了。教宗為了紀念天使的顯現,於是在堡頂安置一座聖彌迦勒天使的石像,而且改名為”聖天使古堡”,目前則是國家博物館

聖天使橋位在古堡正前方的這座原以哈德連皇帝之名厄里奧命名的橋,當初是為了直通陵墓於136年所興建的,直到14世紀才因橋上兩側的天使石像改名為”聖天使橋”,是羅馬台伯河上最具特色的一座橋樑

橋上兩側共12尊雕像,除了聖彼得和聖保祿外,其他10座都是天使手上都拿著耶穌受難刑具的雕像,其中最靠近古堡的兩座天使雕像,是雕刻大師貝尼尼親手雕刻,他則是貝尼尼的弟子依照老師設計的圖案所完成的

 

 

 

投影片2 投影片3

一腳在義大利,一腳在梵蒂岡

 

 

投影片4

通過安檢後,買票進入梵蒂岡博物館

 

 

投影片5

就只有梵蒂岡博物館是由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藝術大師親自裝飾的大廳和作畫的牆壁

 

 

投影片6

這裡收藏了歷屆教宗贈與教廷的大量珍貴寶物,其實博物館因藝術巨匠們的參與設計和繪畫,本身即是一座精美的傑出藝術殿堂

 

 

 投影片8 投影片9 投影片10 投影片11 投影片12 投影片13 投影片14

庇護-克萊孟館

 

投影片15

這是由克萊孟十四世(1769~1774)和庇護六世(1775~1799)兩位教宗接續建成,也是梵蒂岡博物館典藏古希臘和羅馬藝術的重心

 

 

投影片16

八角庭

 

 

投影片17

石盆

 

投影片18

西元前一世紀的希臘雕刻群像”勞孔”,表現特洛伊祭司與其子和雙蛇纏鬥的情景,充滿張力

 

 

 

投影片19 投影片20 投影片21 投影片22 投影片23

”英雄軀幹”的人體結構對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上的成就有很大的影響

擺在女神廳中央是最受注目的”英雄軀幹”雕像,這是西元前1世紀的原作,上面有希臘雅典雕刻家阿波羅尼奧的刻名

雖然這座雕像的頭顱,雙臂和小腿都缺了,但是光憑渾身強健的肌肉,完全符合文藝復興米開朗基羅對人體解剖的要求

 

 

 

投影片24 投影片25 投影片26 投影片27 投影片28 投影片29 投影片30 投影片31 投影片32 投影片33 投影片34 投影片35 投影片36 投影片37 投影片38 投影片39 投影片40 投影片41 投影片42 投影片43 投影片44 投影片45 投影片46 投影片47 投影片48 投影片49

西斯汀禮拜堂

 

 

投影片50

 

 

投影片7

最後審判~
這幅高20公尺,寬10公尺的”最後審判”,畫裡多達390多人像,主要題材取自聖經裡的”默示錄”和但丁神曲的”地獄篇”,以傳達對生命的省思的意義
米開朗基羅藉由畫表現出基督宛如法官嚴格審判人類,善人死而復活上天堂,而惡人終將下地獄
這幅被公認是米開朗基羅成熟期的經典之作,也是文藝復興後期藝術史的曠巨鉅作

創世紀~
取材自聖經”創世紀”的記載,共分成9個情節。在9幅畫中,5幅較小,4幅較大,每幅畫的4個角落,都畫有身體健碩的裸像坐在石墩上,這樣不但可以清楚將每幅畫劃分開來,而且也和敘述造物主造人的”創世紀”內容接連起來

 

 

投影片51 投影片52

投影片54

 

投影片53

”聖年”最早始自教宗博理法裘八世,他在1300年2月22 日於拉特朗的聖約翰大教堂宣布該年為第一個"禧年",往後每100年一次。後來又經過多位教宗的改革,最後在1470年教宗保祿二世頒布,往後每25年一次禧年,且獲得繼任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支持,並於1500年宣布這項永久性的決定,同時也將”禧年”改名為”聖年”

 

 

 

 投影片55 投影片56

這扇聖門平時是用水泥磚頭封住,只有逢聖年時才由教宗在子夜彌撒前用鐵鎚敲開磚牆,而且開放一整年

據說,若能在聖年走過聖門,則身上的罪過會被天主寬恕赦免,而下一次聖年的是2025年

 

 

投影片57

右上角為母愛堂的”聖殤像”

這座”聖殤像”之所以這麼著名,除了雕像本身以重達3000多公斤的純白大理石表現出慈母莊嚴之美外,這也是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年輕時的代表作,更是米氏唯一署名在上面雕刻品

 

 

 

投影片58

投影片59

所有的遊客都排隊等著觸摸聖彼得古銅像的腳趾,所以其腳趾非常光滑

這尊銅像的鑄造時期有很種說法,不過多數專家則認為這是13世紀的康比歐作品

銅像頭上的光圈是聖人的記號,右手高舉代表祝福和訓導,而左手則握有兩把開啟天國的寶鑰

 

 

投影片60

教宗祭台

 

 

投影片61

教宗祭台是位在整座教堂的中央,也只有教宗才可以在這裡主持彌撒

 

 

投影片62

祭台上是貝尼尼花9年時間所完成巴洛克式青銅製華蓋,高度約有5層樓高;而華蓋上面則是米開朗基羅的圓頂傑作,也賦予這座教堂十分莊嚴的氣氛

 

 

投影片63 投影片64 投影片65 投影片66 投影片67 投影片68

壯觀典雅的穹蒼圓頂,鍍金的雲朵被光線襯托得金碧輝煌

從廣場抬頭看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非常壯觀,不過米氏只完成到支撐圓頂的鼓形柱而已,往後則由其弟子在1590年接續完成

圓頂本身是雙重蓋設計且高達136.5公尺,中間還設有537級的階梯供遊客登上圓頂觀景台俯瞰羅馬全景

 

投影片69

右上角為亞歷山大七世教宗紀念碑

位於聖彼得寶座祭台左側的通道上,有一座亞歷山大七世教宗墓碑雕像,這也是貝尼尼在80歲高齡接受教宗所託的最後作品

作品表現出蓋在棺墓上的紅色布幔被骷髏無力地慢慢掀起,而骷髏手上舉起計時沙漏,則象徵著時光不停的流逝,這是任何人都必須面臨人生盡頭的一刻,尤其貝尼尼將石頭刻出布幔縐折的功力,實在令人驚嘆

 

 

投影片70 投影片71 投影片72 投影片73 投影片74 投影片75

大銅門由瑞士衛隊駐守(一定要瑞士人)

右則為為平面圖

 

 

投影片76

到梵蒂岡的郵局去寄明信片回家

 

 

投影片77

原來這裡也有移動式郵局

 

 

投影片78

聖彼得大教堂

 

 

投影片79 投影片80

投影片81

歷經20位教宗的歷史過往

天主教宗最早的固定住所,必須溯及羅馬君士坦丁大帝(約西元313年)把岳父拉特朗的別墅轉贈給當時的教宗希威斯特一世,也就是現在”拉特朗的聖約翰大教堂”,從此開啟了全世界天主教主教座堂之始

不過,教宗雖然住在拉特朗宮,但是對首位教宗聖彼得在西元64年於羅馬被倒釘十字架殉教,並葬身在當時尼祿競技場(即現在的梵蒂岡)仍舊十分重視,也因此不斷在梵蒂岡擴增建築

這座教堂從教宗儒略二世到烏爾巴諾八世,前後共歷經20位教宗,時間也由西元1506~1626年,總共長達120年

 

 

 

 

投影片82

 

站在中心點所看到四排圓柱成一直線,有如慈母的雙手環抱

壯麗雄偉的聖彼得大教堂落成之後,到1656年宗教亞歷山大認為,教堂前面應該要有足夠空間以容納來自各地的朝聖教友,所以決定建造可以容納30萬人的聖彼得廣場

當置身於廣場中心時,可以感受到好像被二個半圓柱的雙壁臂柱廊所環抱,這也是當初設計的工程師貝尼尼希望表達天主教是一個慈母教會,以雙手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群眾

 

 

投影片83

廣場的正中央聳立一根高達25.5公尺的花崗岩方尖碑,在方尖碑和左右兩座噴泉之間的地板上,各有一個小外圈白石的圓盤,上面寫著Centro del Colonnato,意思則為”柱廊的中心點”;換句話說,在廣場的任何一個角度看兩個半圓形的四排廊柱都是交錯排列,但是只要站在這兩個中心點,各朝左右邊的柱廊一看,則原來交錯的四排圓柱竟成一直線了

 

 

投影片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sh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