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
羅馬競技場
鬥獸場
"圓形"競技場其實是東西較寬、南北稍窄的橢圓狀
是西元72年維斯巴西安諾皇帝動用一萬多名由耶路撒冷征服來的奴隸施工,直至西元80年繼位的提圖才完工
這裡前身是尼祿的黃金宮,這位暴君在此為自己樹立了一座巨大銅像,競技場之名即源自於此
當時在此上演的戲碼,全由皇帝與富有的羅馬公民免費提供,有獸與獸鬥、獸與人鬥、人與人鬥,由於羅馬帝國的領地遍及北非及中和,因此獅子、大象、斑馬、河馬等猛獸不虞匱乏
至於與猛獸交手的”格鬥士”,通常是囚犯、戰俘與奴隸,也有格鬥士學校畢業的自由人
圓形競技場不僅在建築上富於裝飾,結構上也充分反映羅馬人重視實用的精神,擁有80個圓拱入口,加上內部的迴廊設計,讓55,000名觀眾在10分鐘內全部到達座位,效率十足
領隊來跳一下!
團員也來一起跳一下!
競技場外牆分4層高約57公尺,圓周長達527公尺,平時場內多為露天,若下雨或酷熱,則會拉上巨型遮陽篷
\
由皇帝主持的格鬥競賽雖是免費提供民眾觀看,但是進場路線和看台區是嚴守階級劃分,必須遵守入場券上的編號入座
在80個入口拱門中,2處短半徑(南北向)入口是專供皇親貴族和元老高官進出,長半徑(東西向)的2個入口則是鬥士和運走人獸屍體專用,其餘76扇拱門則供一般民眾使用
同團的貴婦,後來才發現,她手上戴的,身上穿的及背的都是超級大名牌呢!
基本上,看台區是樓層愈高則階級愈低
當格鬥的一方敗陣傷重,這時皇帝擁有生殺之權。若拇指朝上表示可以撿回一條命,若拇指向下則不留活口,非常殘忍!
古羅馬廢墟
古羅馬市集
這是古羅馬最重要的政治與經濟重心,因此市集上座落著神殿、元老院、公共演講台、交易進行所......兩千多年前,這裡充斥著羅馬市民、商人、奴隸、妓女
提圖凱旋門
西元81年杜米先皇帝為了紀念兄長提圖在10多前隨父王征服耶路冷而興建的,拱門內側兩幅浮雕即敘述當年提圖皇帝站在馬車上,帶領軍隊和戰利品凱旋歸來
古羅馬最大的一座凱旋門
這座名為君士坦丁凱旋門的拱門,是西元315年為了慶祝君士坦丁大帝3年前在密爾維歐橋擊敗馬森齊奧大軍而興建的
拱門上的雕刻裝飾多取自其他早期如圖拉真、哈德連等皇帝的建築物,這也是帝國時期最後的偉大紀念建築之一
許願池
特拉維噴泉
這座噴泉稱得上是羅馬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建造歷經了312年,西元1450年便已計劃建造,直至1762年才由羅馬的建築師尼古拉沙維完成
中央立著海神雕像,在它腳底下有兩隻海精靈在駕馬車,其中一匹很狂野,另一匹卻很溫馴,象徵大海的無常
據說古羅馬帝國的將軍阿格利巴出征回來,行軍到羅馬市郊時,人疲馬乏又累又渴,經一名少女指引而找到附近一處湧泉,於是他便於西元前19年築水道將此「處女之泉」引到羅馬,因此人們相信此水具有讓人”重回羅馬”的魔力,而成為今天的許願池
背對著許願池,右手拿銅板丟進許願池,聽說這樣願望就會實現喔...
萬神殿
萬神殿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27年,是屋大維(即後來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大將軍阿格利巴為紀念打敗敵手安東尼與埃及豔后克利奧佩托拉所建,但在西元80年時被一場大火燒毀
西元118~125年哈德連大帝於原址重建新的萬神殿
中古世紀時,此羅馬神殿被改為基督教堂,獻給殉教者,原本鑲崁在門郎上的銅板,1632年被教宗烏巴諾八世,拿去鎔鑄成聖彼得大教堂中央祭壇上的寶龕
方尖碑
位於神殿外的廣場
這些教堂內四周的壁龕,是年輕早逝的藝術家拉斐爾和義大利統一後諸王的陵墓
令人驚嘆的完美圓頂
隱藏在正面三角楣與長柱背後的大圓頂,是它最受人讚賞的建築技巧
高度與直徑都是43.3公尺,唯一的光源來自圓頂頂端的洞眼,由於整座建築都是由混凝土蓋成,巨大的穹頂沒有任何柱子或拱頂支撐,展現出高超的建築力學技術
喝噴泉的水吧!
當天在萬神殿前面,遇到劇組在拍電影,還有多許人在這裡素描
威尼斯廣場
在這個車水馬龍的廣場,最顯眼的目標就是巨大的”維多利歐艾曼紐紀念堂”,這座純白大理石的建築完成於西元1911年,獻給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位國王,然而卻跟週遭的遺跡群格格不入,被戲稱為”結婚蛋糕”
玩具店
來到了小木偶的家!
影子遊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