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烏山頭水庫歷史
日治時期,為了解決嘉南平原灌溉水源的問題,日本政府決定建造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位置界於原台南縣官田、六甲、大內、東山等四個鄉之間。本來並沒有可利用的水源,於是「八田與一」在楠西鄉建築了水閘門,並在烏山嶺建造一條引水道,將曾文溪的溪水引入。另外在官田鄉烏山頭地區築堤堵水,完成嘉南大圳的「官田溪貯水池」此即為烏山頭水庫的前身。
烏山頭水庫於1920年1月動工,採用「半水填式」施工法,總共花了十年時間,於1930年5月完工開始蓄水。
水門歷史
南幹線寬4.5公尺、水深2公尺,最大流量每秒20.5噸,總長達10公里,有3座水路橋,6條給水支線,46條分線,35條排水路,4座防潮提防,8處自動排水門
烏山頭水庫大壩土堰堤
烏山頭水庫大壩土堰堤標高66.66公尺,長1273公尺,高56公尺頂寬9公尺,採土石堆填堰設計。施工時採半水成式工法,沙土運搬、堆積、射水的作業程序將大石頭留在外層,最輕的黏土、小砂、卵石被水沖走,濁水中的黏土沈澱凝固成中心不透水黏土層。此工法在亞洲僅此一例,土木界名為「八田堰堤」,堪稱國寶
鑄造八田與一技師銅像紀略
八田技師於1886年出生於日本石川縣。1910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程學科。自1920年9月起至1930年3月凡10年間歷盡艱辛主持嘉南大圳灌溉工程之勘查、規畫、設計及監造,圓滿完成烏山頭水庫及輸水系統之建設,為表彰其豐功偉績及對嘉南平原百萬農民之偉大貢獻,特於1931年7月8日建立本銅像以資紀念。
此銅像係由嘉南大圳全體工作人員組成「交友會」的舊部屬提議製作,委託日本金澤市雕刻家「賀田勇馬」所雕塑,於1931年運扺台灣。銅像後方立有一座日本傳統之花崗石墓碑,乃八田與一伉儷長眠於烏山頭之墓地。
石燈籠的由來
1940年皇族朝香宮住在日本千葉縣松戶市時,朝香宮之深宮仕女與伊原家有相當密切的往來。當時物資食品非常缺乏,但伊原家以經營食品為業,長期提供各種食品給皇族朝香宮。至1950年具有博識之朝香宮把自祖先傳承下來的一對庭園用石工燈籠贈給伊原家。皇族朝香宮所住之元宮庭,位於東京都白金台,現改稱為東京都庭園美術館。伊原家後代伊原清良是松戶扶輪社前社長,雪和食品株式會社社長,他將這一對代代相傳的家寶燈籠獻給嘉南農田水利會,於2011年5月設置於烏山頭水庫之父八田與一技師銅像前,以資留念。
琴柱燈籠記事
日本國石川縣金澤市森本獅子會長井賢誓會長等感念八田與一技師傑出貢獻於中華民國90年11月4日捐贈日本三大名園之一兼六園型式琴柱燈籠乙座以滋紀念
烏山頭水庫從空中鳥瞰狀似珊瑚,故又稱「珊瑚潭」
水庫灌溉嘉南平原九萬公頃之農地,使其成為台灣最大的米倉
情牽臺日邦誼永固
李登輝題
土屋文化振興財團理事長土屋亮平
夏天開的櫻花
古典蒸汽火車頭歷史
蒸汽火車於當年搬運建設水庫材料之運輸工具,行駛於水庫與隆田間的窄軌鐵道,由距離水庫20公里的大內鄉石仔瀨曾文溪底搬運石礫、土砂及黏土等混合土壤,作為建造總長度為1,237公尺的堰堤所用之材料;並兼作運輸旅客、學生及工作人員的交通工具。
本輛陳列火車頭為比利時製造,服勤期間為1920年至1930年,最大尺寸(公厘)為長6260*高2882,淨重12.5公噸,水櫃容量1.5立方公尺,煤炭容量0.7立方公尺,動輪直徑726公厘,牽引2,856公斤,牽引重量218公噸,行車速率19-25公里/時
靜態公園
此一景點內包含水池、步道、涼亭、花架及廣場... 等,綠草如茵、綠樹成蔭,實為一幅美麗圖畫。
天壇
此天壇為民國62年由民間推動興建,為一規模宏偉之宮殿式建築物,外型仿中國北京天壇六分之一比例建造。天壇之意涵,實為中國古代皇帝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之處所。
烏山頭舊職員宿舍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故居群參觀巡禮記事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於100年5月8日正式開園,感謝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提供土地,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擔任規劃及設計監造工作。期間規劃單位遠赴日本石川縣金澤市考據,以完成相關書件,並承蒙前臺南縣政府全力協助,於民國98年12月21日將故居群公告為歷史建築。而正宇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於施工修建階段,引進日本傳統木匠技術,以求宿舍修復之如質精確,本園區在各方的努力,全心投入之下忠實的呈現當時原有的宿舍的樣貌、功能與型態,使大家能更感受及體會其原汁原味的氛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田中及市川宅
本建築物為雙拼型日式建築,各戶擁有獨立出入口,可提供兩戶家庭居住。當時負責機械方面的技師市川勝次及田中義一使曾在此比鄰而居。戰後成為水利會課長級居住的宿舍。
園區開放時間:
週二到週日上午9:00~下午5:00
每週一為休館日,遇國定假日順延
解說服務暨導覽:
紀念園區導覽時間分上午及下午兩場,
每場30分鐘。
早上10:00
下午14:30
團體遊客(需20個人以上)可事先預約
日式建物內部開放時間:
(採輪替方式開放供遊客參觀,遇下雨天不開放)
每月第一週:田中及市川宅(第一棟)
第二週:八田宅(第二棟)
第三週:赤堀宅(第三棟)
第四週:阿部宅(第四棟)
本故居群為當時民國9年八田與一於嘉南大圳動工時興建並於民國10年間完工的職員宿舍,為的是使在此工作的人員能跟家人緊繫在一起生活的住宅,因此我們在修復的思維是依據歷史建築的規範,亦希翼能呈現最貼近原有空間氛圍的方式,而非以公眾建築的方式復建。
為了感念八田與一技師對台灣的終生貢獻及重視歷史建物的重要性,因此在故居群現有的空間尺度限制與尊重歷史性建築,本故居群參觀巡禮採取總量管制的方式,希冀我們一起共同守護及尊重這重要的文化資產
八田宅
本建築物屬於獨棟型建築,為當年八田與一技師之住所。本建築物的基本空間形式與『赤堀宅』相似,西邊因配合職位升等而增建的洋間為八田技師的書房,是唯一與其他住宅不同之處。北側院子內有一處臺灣島型的水池,八田技師回家後常在此深思水利工程計畫與建設,由此可見八田技師對臺灣土地的熱愛和關心。現在庭園內的石燈籠為當時的景觀設備。
八田宅在修復前僅存地基,規劃團隊中冶公司因此遠赴日本訪談八田遺族,從中獲得許多舊時照片和手繪稿,之後再配合其他歷史資料與周邊建物考查,完成八田故居之修復設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