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杭洲灣大橋
全長36公裡,其中橋長35.7公裡,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km。總投資約107億元,設計使用壽命100年以上,大橋護欄每5公里變換顏色形成的“七彩長虹”美景
海中平台房及觀光塔,整個包括平台房、觀光塔以及連接棧橋三部分。其中平台房建築面積為36617平方米,共6層;觀光塔總建築面積為5100平方米,共16層,建築高度為145.6米。該平台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南航道橋以南約1.7公里下遊150米處,距南岸約14公里。海中平台也是海上作業人員生活基地以及海上救援、測量、通訊、海事監控基地
南湖菱,又稱無角菱,是出產於浙江省嘉興市南湖的經濟作物。它殼綠肉白,因無角而有別於其他品種的菱角。奇怪的是,該品種的菱角若遷往其他水域種植,則又生出角來,因此南湖菱為嘉興之特產
關於無角菱的傳說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嘉興南湖時,正值菱角收穫季節。看到新鮮嫩綠的南湖菱,乾隆大喜,命人奉上欲品嘗,不料卻被菱角刺到嘴唇。乾隆不禁脫口說道,這小小的菱角要是沒有角該多好啊!未曾想,第二年南湖菱便真的沒角了,長得象一隻只元寶,故稱「無角菱」
領隊請的栗子
杭州灣大橋夕陽
寧波市區
因為司機一直迷路,所以導遊乾脆叫打D在前面帶路
冷掉的晚餐,唯有啤酒不是冷的
因迷路太久,所以領隊加菜,但不知是什麼雜螺一起蒸
寧波天一廣場藥行街教堂,集羅馬式、哥德式造型,教堂南北長51米,東西寬22米,大堂脊高31米,鐘樓高66米,頂上冠以高6米,寬4米的不銹鋼十字架,教堂平面呈十字型
天一廣場-寧波超大規模的園林式休閒廣場和商業中心,景觀建設匠心獨運,具有現代、綠色、親水和與寧波歷史文化相融合等特徵,也是集休閒、商貿、旅遊、餐飲、購物於一體的大型城市中心商業廣場
廣場中央以四公頃綠地廣場為依托,綴以一條南北相向的水街,一池碧水,點綴著幾幢精緻的建築,寬廣的環境、豐富的景觀,使廣場的商業氣氛更富情趣
天一廣場有親水、綠化和現代等三個主題,廣場的綠化猶如一座城市綠島,把廣場的自然主題烘托得分外精彩
最後一天晚上住宿在寧波的世紀盛業大酒店
不知為何,一樓的招牌叫做麗嘉盛業大酒店
大廳
房間
房間內的浴室是用強化玻璃做隔間,似乎是不錯的選擇,起碼可防水及防霉
甬江大橋
來到寧波後,除了天一廣場就只有隔天安排的天一閣一個景點,明明剛到寧波市區覺得夜景不錯,所以晚上兩人坐打D來到老外灘走走看夜景
老外灘,通過保存歷史建築和街區風貌,植入新都市文化,將厚重的歷史與發展的願望完美結合在一起
這裡的建築具有濃鬱的歐陸風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國建築風格。與中國傳統民居形成鮮明對比。如今的老外灘骨子裡透出現代意味,是一個集吃、住、玩、休閒、購物、娛樂為一體的時尚消費中心
坐落于寧波三江口北岸,老外灘于1844年開埠,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口匯流之地,唐宋以來就是最繁華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對外開埠區,比上海外灘還早20年。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幾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外灘之一
天一閣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西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
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後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卷,其中以地方誌和登科錄最為珍稀
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2年),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范欽的八世孫范懋柱進獻所藏之書638種,於是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天一閣也從此名聞全國
東明草堂
范欽為了保護藏書而訂立了嚴格的族規,世代的子孫嚴格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教,但終因年代過於久遠,藏書還是有很多的失散
嘉慶十三年(西元1808年),閣內的藏書實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者掠去了《一統志》等數十種古籍。咸豐年間(西元1851~1861年),又有盜賊潛入閣內,偷去了許多的藏書,轉賣給法國的傳教士和造紙廠。後來又經歷了許多的變故,到1940年,閣內的藏書僅存1591部,共13038卷
政府為了保護天一閣,專門設置了管理機構,探訪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書,又增入當地收藏家捐贈的古籍,現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天一閣之名,取義于漢鄭燮《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
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西元1665年),范欽的重孫範文光又繞池疊砌假山、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的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家園林的風貌
天一閣面積約2.6萬平方米,分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閒區、陳列展覽區
"天一閣藏書的管理"
歷史上,絕大多數藏書家往往不數傳而散,而范氏天一閣能十三代人薪火相傳,既得益於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藏書措施之術,更得益於范氏子孫之賢孝
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
范氏故居
原係范宅的東廳,後為范氏後裔居住之處,處於高牆環繞的天一閣藏書樓之外,做到了生活區與藏書區相互隔開。是范欽為保護藏書而精心規劃的。此為1829年重建
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閒區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
以近代民居建築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
書畫館在秦祠西側,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雲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與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
導遊-王姑娘
百鵝亭
為明代萬曆年間遺物,係墓前祭亭,原在寧波南郊祖關山,1959年移建於此。此亭結構精巧,雍容華麗,枋額等處雕有”魚躍龍門”、”雙獅戲球”、”麒麟招寶”等圖案
四明亭
麻將起源地陳列館
麻將是中國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張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轉、發展都和寧波息息相關。我們利用麻將發明人陳政 先生家族的宗祠,分”麻將的歷史和文化”、”麻將與寧波”、”世界各地麻將牌展示”三部分,並配以中式、西式兩間棋牌室和”三缺一”的雕像,向觀眾呈現了麻將的歷史和發展、理清了麻將源流的脈絡。本陳列館重在展示麻將運動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競技麻將運動。目前,本館是國內唯一一家以麻將為主題的專題性陳列館
尊經閣
哎喲!手下留情呀~
此次行程最後一次的全團大合照
又回到寧波機場準備回台灣啦..
因等待時間過久,小朋友坐在地上打牌消磨時間
干吃湯圓??明明就是台灣的麻糬嘛..
回程機票
機上的盒餐
在飛機拿到東南商報
因世足決賽前,所以穿西班牙或荷蘭的球衣即可快速通關,可惜僅適用於決賽前後幾天
全程完!!
所有的文章有:
【上海世博+江南六日遊】06《前進上海世博》立陶宛館、克羅地亞館及俄羅斯館
【上海世博+江南六日遊】07《前進上海世博》法國館、遊行、土耳其館及希臘館
【上海世博+江南六日遊】08《前進上海世博》挪威館、瑞士館、比利時-歐盟館、南非聯合館及盧森堡大公國
【上海世博+江南六日遊】09《前進上海世博》世博軸、斯里蘭卡館、中國省區市聯合館館、奧地利館、尼日利亞館及利比亞館
【上海世博+江南六日遊】11《寧波》杭州灣大橋、天一廣場及天一閣
Anita 如是說.....
【2010遊江南】01-『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的上海世博攻略與心得
【2010遊江南】02-上海世博用餐免排隊之餐廳--俄羅斯館、法國館及奧地利館
留言列表